養育多元文化的天才兒童:複雜但同時也是最佳方式
2010 年我從台灣來到美國讀書時,從沒想過有一天我會養育一個多元文化的家庭。但 15 年後,我嫁給了一位美國人,並生下了女兒,她是在我們住在荷蘭時出生的。她現在已經 7 歲了,精力充沛,準備從二年級開始接受進階課程。更小的時候,她甚至能說一口流利的荷蘭語--不像她的父母!有一陣子,她是我們的小翻譯,甚至對鄰居大喊:「Mama spreekt geen Nederlands!(媽媽不會說荷蘭語!)。
身為家長和研究聰明孩子社交情緒發展的人,我曾被問過很多次:我們如何支援多元文化的資優兒童呢?他們應堅持或創造什麼身份?
這些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確實面臨更複雜的層面。但「複雜」並不代表「不好」。事實上,心理學家 Kazimierz Dabrowski 認為,這些層次是幫助我們成長為更有同理心、更會反省、更有彈性的人的一部分。
海外生活讓我和許多人對自我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你會開始自問身份的哪些部分是真正的我,哪些部分只是文化習慣?這種反思可以成為我們傳遞給孩子的禮物。
舉例來說,身為亞裔媽媽,我偶爾會覺得受到批評--人們會先入為主假設我一定是個 「虎媽」,因為我對自己的期望很高。但我真正重視的是我成長過程中的成長心態:從錯誤中學習、努力工作、不斷進步。我也開始欣賞美國父母如何鼓勵孩子開放表達,而荷蘭父母通常採取輕鬆、信任孩子的方式。
多元文化育兒的優點在於,我們可以從多個世界的優點中汲取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