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兒童全面發展的觀點

身為家長、老師和指導者,我們都希望我們聰明的孩子能有最好的發展 - 不論他們是在學業上表現優異,或是在音樂、藝術或其他領域展現非凡的天賦。然而,我們很容易只專注於他們的成就。但往往被忽視的是成就背後的孩子。這就是「全面發展」發揮作用的地方,而這個觀點對於我們如何培育資優學生而言,可帶來天壤之別。

全面發展的觀點注重不只是學術或測驗成績;而是要看到完整的個體 - 他們的情緒、社交需求,以及他們在獨特發展任務中的經驗。聰明的孩子是複雜的,他們的經驗往往超越他們的智力能力。他們的感受、挑戰和成長領域對他們的發展和學業潛能同等重要。

Peterson 主動發展注意力 (PPDA) 模型是強調這種整體方法的重要模型之一。這是我與 Jean Peterson 博士共同開發的。它強調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還要關注他們的情緒和社交健康,這一點非常重要。畢竟,一個在情緒或社交方面掙扎的孩子,即使他們的學業成績很好,也可能隱藏著內心的鬥爭。許多聰明學生都面臨獨特的情緒挑戰,例如完美主義、強烈的敏感性以及發展不同步(即他們的智力和情緒成長並不總是一致的)。這些因素可能會讓他們在茫茫人海中感到無所適從,而我們需要意識到這一點。

PPDA 模式 仔細探究了全面發展的幾個重要方面:

1.超越學術:資優不只是在課堂上的表現。資優兒童的生活超越了學業上的成功,我們也應關注他們的需要。

2.社交和情緒發展:該模式非常強調社會和情緒福祉。只注重教育成果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確保孩子在情感和社交方面也能茁壯成長。

3.注重發展:像所有兒童一樣,聰明的學生會經歷重要的成長階段,例如形成自我認同、建立人際關係以及獲得獨立性。然而,他們高度的敏感性和強烈的情緒會使這些任務變得更加複雜。這就是為什麼考慮他們獨特的特質如何影響他們的成長經驗是非常重要的。

4.認識隱藏的掙扎:聰明的孩子可能會隱藏他們的掙扎。孩子可能表面上看起來自信、成功,但內心卻在面對恐懼、懷疑或壓力。成人需要看透表面,並識別孩子何時可能需要情緒支援。

5.資產與負擔的悖論:資優既可能是一種祝福,也可能是一種挑戰。儘管它能帶來許多好處,但也可能導致壓力、完美主義或孤立感。全人發展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認清這些雙重性。

6.情緒強度和過度興奮:資優兒童經常體驗到更強烈的情緒。與其將此視為問題,重要的是了解這些情緒反應是他們資優的自然部分。

7.對教育的影響:只專注於學業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可能會無意間忽略資優學生的社交和情緒需要。全人教育促使我們採取更平衡的方法,將情商、社交技巧和自我意識融入課程。

採用全面發展教育的觀點,我們可以確保聰明的學生不僅在學業上表現優異,還能發展成為全面發展、情緒堅定的個人。當我們考慮到孩子的全面性時,我們就能促進他們的整體成長,並讓他們的學習經驗更加豐富。

因此,無論您是家長、教育工作者或輔導員,請記住資優兒童的學業成就只是拼圖中的一塊。他們的情緒、社交和個人發展同樣重要,透過培育他們的各個方面,我們可為他們在生活各方面的成功作好準備。

上一頁
上一頁

聰明的女人,勇敢的選擇:你愛自己的選擇嗎?

下一頁
下一頁

建立多元文化資優兒童的身分認同與歸屬感